醫學知識不斷進步,但罹患多種癌症的比例不減反增 | TechNews 科技新報

by 健康編輯
0 comment


醫學知識不斷進步,但罹患多種癌症的比例不減反增

科技創新使癌症醫學開始 AI 輔助診斷、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許多棘手癌症甚至能痊癒;但同時生活型態及環境改變也導致許多癌症發生率節節高升,且有年輕化趨勢。

最近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統計美國近百年罹癌資料發現,X 世代(1965~1980 年出生)和千禧世代(1981~1996 年出生)罹患 17 種癌症的機會比長輩高許多。17 種近年發病率上升的癌症有乳癌、肝癌、胰臟癌、血癌、大腸癌、腎臟癌、口腔癌及睪丸癌。成果 8 月刊登於《刺胳針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期刊。

科學家分析北美中央癌症登記協會和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登錄超過 2,300 萬筆罹患 34 種癌症資料和超過 700 萬人死於 25 種癌症數據,依出生年(1920~1990 年)分,每五年為一級距分組,比較各組罹癌率。

1920 年開始,所有分析 34 種癌症八種發生率連年上升。1990 年出生者罹患胰臟癌、腎癌和小腸癌較 1955 年出生者高約兩三倍。女性肝癌發生率亦大幅升高,出生於 1990 年代的女性罹患子宮癌風險較 1950 年代者高近兩倍。五種癌症死亡率 50 歲以下年輕人增加了。

可能是一種或多種環境因素導致

未參與研究的腸胃腫瘤科醫師安德烈·切爾塞克(Andrea Cercek) 說:「這次的研究表明,以前年輕人不常見的癌症發病率正在上升。尚不清楚為什麼這些癌症年輕人發病率會上升,但推測可能是一種或多種環境因素導致。」年輕族群發病率增加癌症,十種與肥胖有關,如大腸癌、腎臟癌、膽囊癌、子宮癌、胰腺癌、乳癌、卵巢癌等。

多數癌症並非短時間形成,故年輕世代罹癌可能童年就種下病因。美國癌症學會首席科學家威廉·達赫特(William Dahut)博士表示:「如果人們 20~30 歲就罹患癌症,代表十幾歲甚至更早就暴露於各種致癌風險,可能是環境、飲食或其他癌症危險因子。」

面對步步進逼的癌症威脅,身為現代人的我們該如何因應?愈早發現癌症治療效果愈好,此次發現顯示癌症篩檢可能需更早進行,如乳癌、大腸癌篩檢等,建議由 50 歲下修至 40 歲。且肥胖是十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改善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問題或許有機會同時降低數種癌症發生。

(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