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砧板可能是廚房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健康隱患!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出,看似普通的砧板,若長期使用且缺乏適當清潔,刀痕與裂縫會成為細菌和黴菌滋生的「豪華公寓」。研究顯示,即使表面乾淨,砧板的刀痕處仍可能藏匿大量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大腸桿菌,對免疫力較弱的孩童與長者尤其危險。
黃軒醫師今(4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調查顯示,無論材質為何,使用超過2年的砧板,其菌落數可能超過3000 cfu/cm²,其中竹製砧板甚至可能暴增千倍。他強調,若發現砧板出現「發霉、開裂或深層刀痕」,應立即更換;即使外觀完好,也建議每2年定期淘汰,以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至於砧板材質怎麼選?黃軒醫師分析,市面上並不存在完美的砧板材質,例如:竹製與塑膠砧板雖輕便,但容易殘留刀痕或藏匿細菌;不鏽鋼砧板抗菌效果佳,卻可能損傷刀具且使用時易滑動;傳統木製砧板對刀具較友善,但若未妥善保養,吸水後易發霉。他也特別提醒,選購木製砧板時應挑選「整木原切」產品,避免拼接板材可能釋放的甲醛危害健康。
為延長砧板壽命並確保衛生,黃軒醫師還列出5項維護小撇步,包括:生食與熟食必須分開使用不同砧板,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後應立即徹底清潔;保持通風晾乾;定期以消毒劑殺菌;隨時檢查砧板狀態,一旦發現異狀便應果斷更換。
文末,黃軒醫師也呼籲民眾正視砧板潛藏的風險,別讓家中或小吃店的舊砧板成為「細菌炸彈」,「為了家人的健康,是時候檢查並更新你的砧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