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T治療中,從三個角度及劑量體積圖可見,高劑量集中於腫瘤區,周邊正常肝臟與腎臟獲得良好保護。(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
58歲陳女士罹患肝細胞癌晚期,日前位於肝臟右葉的12.6公分大腫瘤破裂,造成腹腔出血,在醫院做電腦斷層檢查後,緊急轉至台北慈濟醫院以動脈栓塞術治療,由於腫瘤過大且緊鄰大血管難以切除,放射腫瘤科醫師常佑康建議病人選擇2週內接受5次大劑量「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配合免疫藥物和標靶藥物,成功使腫瘤縮小至5.8公分,評估手術可能性。
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配合免疫和標靶藥物
常佑康指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等出現不適時,往往已屬中晚期,腫瘤變大或侵犯重要血管、器官,錯失開刀的黃金時機,而若是肝腫瘤增大破裂,導致腹腔內出血,就必須以動脈栓塞術止血,避免失血休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常佑康說,動脈栓塞術只能暫時控制破裂的肝腫瘤出血,無法縮小腫瘤或長期控制病情,針對這類無法手術的肝癌病人,除了藥物治療,國外研究證明放射治療合併免疫藥物積極治療,會有顯著的加乘效果。
他指出,過往肝癌病人多在其他治療無明顯效果時,才轉為放射線治療,但因為病況已近晚期,肝功能狀態不佳,只能以連續20至30次的一般劑量放射線照射,治療成效相對受限。SBRT是以少次數、大劑量方式治療腫瘤,使腫瘤細胞有效死亡,達到腫瘤縮小或消失的效果,即便有部分正常肝組織接受高放射劑量,仍能保留足夠肝功能,不影響整體肝臟運作。
常佑康說,小腫瘤以SBRT治療有機會完全消失,另可應用於較大腫瘤的橋接治療,實施SBRT使腫瘤縮小,再銜接手術切除或肝臟移植。國外研究指出,SBRT治療肝癌的5年局部控制率達82%,5年存活率也有明顯提升。除肝癌外,也可運用於肺癌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