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的訓練與恢復早已不是單靠飲食與按摩就能解決的時代。近年來,越來越多職業選手、鐵人三項參賽者、長跑運動員、健身教練,紛紛投入「高壓氧艙」與「靜脈雷射」這兩項新興生物醫學療程。為什麼這兩者會成為運動表現優化與身體修復的新寵?真的有幫助,還是只是流行話題?
這篇文章,我將以臨床醫師的角度,完整解析高壓氧艙與靜脈雷射的原理、對身體的實際作用、適合族群與常見迷思,協助你了解是否該納入自己的健康與運動表現管理中。
在社群媒體、網紅廣告的推波助瀾下,越來越多民眾對於「海外醫美」感到心動,尤其是韓國與中國大陸,由於手術費用相對便宜、廣告強打「技術先進」與「變美保證」,讓不少人抱著「划算又專業」的心態飛往國外接受醫療美容。
但作為臨床執業的醫師,我想提供一個不同角度的觀點:醫療行為不應該只是價格考量,而是建立在安全、專業、信任與後續照護的完整架構上。
這篇文章,我將列出我在多年經驗中所看到的「海外醫美常見十大風險」,幫助你更清楚理解其中潛藏的代價,也讓你能在做出醫美選擇時,更加理性與有備無患。
對許多女性而言,隆乳早已不再只是「變大罩杯」這麼簡單,而是一次對自己身形的重塑與重新設計。在隆乳手術的評估與諮詢過程中,選擇哪一款假體常常是最關鍵的第一步。而這幾年最熱門、也最常被比較的兩大品牌之一,正是「柔滴(Mentor MemoryGel Xtra)」與「魔滴(Motiva Ergonomix)」。
很多人問:「魔滴比較新,是不是比較好?」「柔滴比較自然嗎?」「哪一款比較軟?恢復期會不會差很多?」
這篇文章將從臨床經驗出發,針對這兩款假體的外觀、觸感、技術背景、適合對象、手術恢復與長期表現等面向進行深入比較,協助你釐清選擇方向,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隆乳方案。
許多女性來診所諮詢隆乳手術時,常常會問:「為什麼我從小就沒什麼胸部?是體質的問題嗎?看歐美女性的胸型總是比較飽滿,亞洲女生是不是天生就比較不容易豐胸?如果我想要自然、漂亮的胸型,有什麼方式最適合我?」
這樣的問題不只反映出許多女性對自我身形的在意,也帶出了一個常被忽略的重要議題:亞洲女性與歐美女性在體質、骨架與審美觀上,有著明顯差異,隆乳手術的設計也必須因人而異。
今天這篇文章,我將從醫學與臨床經驗的角度出發,帶你深入了解亞洲女性胸型與歐美的差異、常見胸部偏小的原因、隆乳方式的選擇建議,以及如何打造自然、美觀且符合自己身形的理想胸型。
許多來診所諮詢拉提療程的患者,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醫師,我的臉有點凹,是不是不適合做電波或音波?」
這個問題我聽過無數次。尤其是很多網路文章或社群流言會說「電音波會讓脂肪流失」、「臉會變更凹」,導致很多本來適合做非侵入式緊膚療程的人,因為恐懼與誤解而錯過改善的機會。
那麼,臉頰凹真的不能打電音波嗎?事實上並非如此。是否適合電音波拉提,關鍵從來就不是「凹不凹」,而是你凹的原因是什麼、臉部結構條件如何,以及療程設計是否正確。
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從臨床經驗與醫學角度,解析為什麼這樣的說法是過度簡化,帶你釐清「電音波」與「臉頰凹陷」之間的真正關係,幫助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