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7 月 2025


潘維邦 綜合報導  / 台中市

網購化粧品的風氣越來越盛行,部分業者為吸引消費者目光,頻以誇大或不實療效進行宣傳。台中市食安處表示,去年查獲85件違規化粧品廣告,總裁罰金額達426萬元,其中一款洗髮露更因宣稱具有「改善掉髮」、「促進生長速度」等醫療效能字眼,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遭市府重罰60萬元。另外,去年查獲的違規商品中,以乳霜、面膜、洗髮精、精華液等為主。

食安處指出,近年網購與社群行銷盛行,不少業者透過IG、LINE、蝦皮及各類網路平台自行轉售化粧品,常使用的行銷手法,包括使用前後對照圖、消費者見證影片等,甚至直接轉載廠商文案、任意引用國外研究或報告,試圖營造產品具明顯功效的印象。然而,化粧品僅供外部使用,僅可用於清潔、保養或美化,絕不得宣稱具有醫療效能。 

去年查獲案件中,以網路廣告最為普遍,占比高達87.1%(74件),其次為電視與廣播廣告占12.9%(11件)。違規商品以乳霜、面膜、洗髮精、精華液等為主,常出現「抗過敏」、「消炎修復」、「促進膠原蛋白」、「除皺除疤」等違法字詞。且部分產品雖添加中草藥成分,業者卻引用《本草綱目》內容宣稱「具殺菌、消炎、治療效果、達到醫美級效果」,嚴重誤導消費者。

食安處提醒,化粧品廣告不得含有虛偽、誇大或宣稱醫療效能等內容,違者將依法處分;若涉及虛偽、誇大者,可處4萬至20萬元罰鍰;若涉及宣稱醫療效能,則可處60萬至500萬元罰鍰。

食安處呼籲,業者應確實瞭解法令,勿因誤信或仿效不當行銷話術觸法受罰;消費者選購化粧品時,也應認明中文標示完整、來源清楚的合法產品,避免落入誇大廣告陷阱,共同守護健康與消費安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我們家的小臘腸咪咪,今年又長大了一歲,年紀愈長,身體的變化也一點一滴看得見

尤其是牠那雙短腿走久了會微微顫抖,還有每逢換季就容易抓癢舔毛

這些微小的不適,讓我們開始更加重視咪咪的日常保養——

不只是為了解決問題,更是希望牠能一直健健康康、自在地奔跑撒嬌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這次我們入手了來自 Oh!Pet® 的兩款寵物保健食品:Skin-5(皮膚專科益生菌) Ultra Joint(關節專科營養配方)

會選擇這個品牌,是因為成分透明、通過檢驗、無多餘添加,我們自己看了也覺得安心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這兩款產品都適用於離乳後的犬貓全年齡階段,根據體重調整每日用量即可

小臘腸咪咪體重大約七公斤,兩款都是一天一包,非常簡單好操作~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 Skin-5 皮膚專科益生菌|穩穩的皮膚狀況,從腸道開始照顧

咪咪的皮膚狀況一直有些敏感,特別是台灣這種濕熱氣候,換季時常會抓抓咬咬、影響睡眠和心情

這款 Skin-5 是針對皮膚健康特別設計的益生菌配方:

專利 3層包埋技術,確保每一株益生菌都能順利抵達腸道發揮作用

含有 70億以上活菌數 CFU/g,搭配 5 支皮膚專利菌株

添加 深海魚油 Omega-3、鱉蛋粉、天然酵母鋅、水溶性膳食纖維 等多重營養素

無防腐劑、無人工香料,通過微生物與重金屬檢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咪咪非常喜歡鱈魚風味,每天都吃得很開心,不管是直接吃、加水喝,還是拌進飼料裡都很願意接受

吃了幾週後,我們發現牠皮膚狀況穩定不少,看得出牠舒服多了,睡得也更加安穩~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 Ultra Joint 關節專科|為短腿狗狗多一層關節守護

身為臘腸狗,小臘腸咪咪的脊椎與關節天生就比其他犬種更需要被呵護

即使現在看起來活動正常,我們也相信「預防勝於治療」,平時就開始補充關節營養,是給牠最好的長久守護

這款 Ultra Joint 關節專科保健品的配方非常強大:

市售足量領先的 16mg 專利 UC2 / UCII(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

搭配 紐西蘭進口綠唇貽貝、天然葡萄糖胺 NAG、膠原蛋白胜肽、西印度櫻桃萃取維生素C

無添加 MSM,天然成分溫和純粹

通過檢驗合格,適合長期使用

本土安心雞肉口味,適口性很不錯,咪咪也很捧場!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每次只要打開包裝、倒進碗裡,牠總是迫不及待地湊上來,一口接一口舔得乾乾淨淨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每天一點點的保養,就是我們對牠長久的承諾,我們希望咪咪不只是陪我們久一點,更是健康有品質地過每一天

這次選擇 Oh!Pet® Skin-5 Ultra Joint,讓我們對牠的皮膚與關節狀況都更安心了

如果你也正在找尋適合的毛孩日常保健品,不妨參考看看這兩款產品

從吃得下吸收好開始讓每一天都成為牠舒服又有活力的日常~

【Oh!Pet®】狗狗益生菌+關節保健實測|小臘腸咪咪日常補充 Skin-5 & Ultra Joint 開箱心得

Oh!Pet®

官網:https://www.ohpet.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ohpet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ohpettw/

☆歡迎加入金亮亮部落客吃喝玩樂社群☆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ickupuu/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ickupuuu/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pickupuu/videos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醫學知識不斷進步,但罹患多種癌症的比例不減反增

科技創新使癌症醫學開始 AI 輔助診斷、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許多棘手癌症甚至能痊癒;但同時生活型態及環境改變也導致許多癌症發生率節節高升,且有年輕化趨勢。

最近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統計美國近百年罹癌資料發現,X 世代(1965~1980 年出生)和千禧世代(1981~1996 年出生)罹患 17 種癌症的機會比長輩高許多。17 種近年發病率上升的癌症有乳癌、肝癌、胰臟癌、血癌、大腸癌、腎臟癌、口腔癌及睪丸癌。成果 8 月刊登於《刺胳針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期刊。

科學家分析北美中央癌症登記協會和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登錄超過 2,300 萬筆罹患 34 種癌症資料和超過 700 萬人死於 25 種癌症數據,依出生年(1920~1990 年)分,每五年為一級距分組,比較各組罹癌率。

1920 年開始,所有分析 34 種癌症八種發生率連年上升。1990 年出生者罹患胰臟癌、腎癌和小腸癌較 1955 年出生者高約兩三倍。女性肝癌發生率亦大幅升高,出生於 1990 年代的女性罹患子宮癌風險較 1950 年代者高近兩倍。五種癌症死亡率 50 歲以下年輕人增加了。

可能是一種或多種環境因素導致

未參與研究的腸胃腫瘤科醫師安德烈·切爾塞克(Andrea Cercek) 說:「這次的研究表明,以前年輕人不常見的癌症發病率正在上升。尚不清楚為什麼這些癌症年輕人發病率會上升,但推測可能是一種或多種環境因素導致。」年輕族群發病率增加癌症,十種與肥胖有關,如大腸癌、腎臟癌、膽囊癌、子宮癌、胰腺癌、乳癌、卵巢癌等。

多數癌症並非短時間形成,故年輕世代罹癌可能童年就種下病因。美國癌症學會首席科學家威廉·達赫特(William Dahut)博士表示:「如果人們 20~30 歲就罹患癌症,代表十幾歲甚至更早就暴露於各種致癌風險,可能是環境、飲食或其他癌症危險因子。」

面對步步進逼的癌症威脅,身為現代人的我們該如何因應?愈早發現癌症治療效果愈好,此次發現顯示癌症篩檢可能需更早進行,如乳癌、大腸癌篩檢等,建議由 50 歲下修至 40 歲。且肥胖是十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改善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問題或許有機會同時降低數種癌症發生。

(首圖來源:Pixabay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7月08日訊】中共7月6日宣布限制採購歐盟醫療器械,以報復早前歐盟對中國醫療器械實施的限制措施。有評論認為,中共此舉只會讓中歐關係越來越差。

中共外長王毅正在歐洲訪問之際,中歐之間的貿易衝突卻不斷升級。

7月6日,中共財政部宣布,即日起,歐盟公司將被排除在中共政府採購的、價值超過4500萬元人民幣的某些醫療設備之外。

對於歐盟以外公司的投標,北京要求其中包含歐盟進口份額不得超過合同總額的50%。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中共做出了這個反制措施,就表明了中共在這方面絕不讓步,跟歐盟已經槓上了。這對中歐關係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其實中共一直想把歐盟拉到自己的懷抱裡來,但是中共又對歐盟看不起,又在這個事那個事對歐盟進行牽制和打擊,這樣使中歐關係始終好不起來。中共想拉攏歐盟,離間歐美關係這個策略也實現不了。」

中共財政部表示,對那些只能從歐盟獲得的醫療器械採購項目,這一報復措施不適用。

王赫:「其實中國的高端醫療產品這一塊對歐盟有很大的依賴。中國(中共)現在推出這麼一個制裁措施,對中國的醫療市場,其實是有很大的損失的,這是給自己找麻煩。但是中共是要什麼呢?要面子。它通過自我損失,自損八百的時候,來逼迫歐盟來進行相關的讓步。所以它整個這個做法相當於一個小流氓的做法。」

根據中共商務部通知,已經公布中標通知或中標結果的招標不受新的限制措施的影響。

由歐盟資助的公司在中國生產的醫療設備,也不受這些限制措施的影響。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嚴格來說,這一系列的措施都在指向,讓中國的外交部跟歐洲之間去維持關係這件事上面窒礙難行。當你這兩個國家失去信任,雙邊之間不管是在貿易還是在經濟的往來,只會越來越降低而已。」

法新社報導稱,這項措施涉及的產品範圍很廣,從假肢裝置和零件到醫療機械、手術器械、內窺鏡和人工器官。

王赫:「川普要建立一個全球的關稅同盟,這樣歐盟也會加入到川普組建的全球的一個關稅同盟來圍剿中共。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仍然在醫療設備,其實這個市場並不是特別大,不願做出一些讓步,還跟歐盟針鋒相對,這樣使中共拉攏歐盟這個政策,根本就不可能獲得進展。這也是中共目前這一政策上比較愚蠢的地方。」

此前,歐盟的一項調查顯示,歐盟95%的公開招標都向世界其它地區開放,但在中國,歐洲企業幾乎無法獲得中共政府的任何公共合同。

之後,歐盟在6月20日決定,為了促使中共「結束對歐盟生產的醫療設備的歧視」,將把中國公司的產品排除在其500萬歐元以上的醫療設備公共訂單之外。

葉耀元:「我們認為,歐洲未來還是可能會跟美國走得比較近。中國(中共)現在如果繼續維持這種,就是很強的這種國族主義。誰去跟中國硬對硬的碰撞,它就用一樣的方式懟回去,這其實對中國來講沒什麼好事。歐洲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它慢慢在遠離中國。」

歐盟去年對中國製電動車徵收45%關稅,今年7月4日,北京當局也對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徵收關稅,以作為報復。

王赫:「歐盟現在要跟美國形成一個西方統一戰線,來共同對付中共。那麼在這一點上,也會使歐盟在經濟上,不會輕易的對中共再像過去那樣做出讓步。但是現在歐盟居然做出了統一的一個立場,就表明在歐盟27國內部,對中共的強硬立場越來越占主導地位。」

近年來,中歐之間在多個領域的貿易衝突日益增多,並不斷升級。

編輯/孟心琪 採訪/駱亞 後製/鐘元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25/07/07/a104001611.html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美國幾個主要的醫療組織週一聯手把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和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的盟友、衛生部長羅伯特·F·肯尼迪告上法院,原因是他決定把COVID-19疫苗從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給健康兒童和孕婦的接種計畫中移除。

這些醫療團體包括美國兒科學會、美國內科醫師學會、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和美國傳染病學會,他們在訴狀中表示,這項政策完全缺乏科學根據,會讓兒童和孕婦面臨「嚴重且立即的健康風險」,不僅可能感染可預防的疾病,還可能造成長期傷害甚至死亡。

原告指控肯尼迪試圖摧毀國會授權、長期以來仰賴科學證據維護公共健康的疫苗制度,這套制度幫助美國避免了無數人命損失。除了撤下疫苗建議,肯尼迪還一口氣開除CDC負責疫苗政策的17位專家,改由7名新人接任,其中一些人過去就主張反對疫苗。

截至目前,HHS尚未針對這起訴訟發表任何回應。肯尼迪長期對疫苗安全提出質疑,這次政策變動也讓許多醫療專業團體和公共衛生專家感到震驚與憂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夏季氣溫飆高、皮脂分泌旺盛,部分民眾覺得皮膚油膩厚重,不自覺地增加了洗臉次數;甚至加重搓揉力道,使用去油抗痘產品,只為追求「肌膚洗到完全無油感」的重度清爽感覺。護學美容護理師郭貞君(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 美容醫學護理小組召集委員)提醒,這樣的行為對於健康肌膚已經不太友善,更何況敏感肌膚族群的朋友,過度清潔不但破壞脆弱的天然皮脂膜,還會引起後續脫皮、緊繃與泛紅、乾燥等一連串不適反應,結果就是「越碰水越乾燥,越乾燥越敏感」的尷尬循環。

影/小心越洗越敏感! 護理師揭夏季敏感肌保養與修護對策

一、選對清潔產品,是守護敏感肌的第一步

敏感肌的朋友都知道,平時要盡量避免含有酒精、皂鹼或去角質顆粒的洗面乳。這樣做,其實是在保護我們脆弱的皮脂膜與角質層,避免過度清潔帶來的傷害,也能減少肌膚屏障在自我修復時遇到的困難,讓肌膚在使用後不會更加敏感不適。郭護理師表示除了消極避免這些刺激成分,如果選用含有燕麥、蓼藍葉(傳統草本植物,性質溫和舒緩)等成分的胺基酸式洗面乳,不僅讓清潔過程更加溫和,還能幫助肌膚保留水分與天然油脂,積極促進油水環境的健康與平衡。這樣一來,敏感肌朋友就能擁有穩定的舒適膚況了。

影/小心越洗越敏感! 護理師揭夏季敏感肌保養與修護對策

二、修護保濕同步做,穩定肌膚不再是難題

除了選擇清潔產品,另一個保養關鍵在於「主動修護,強化肌膚屏障」。郭貞君護理師指出,敏感肌的肌膚屏障比較脆弱,選擇玻尿酸、尿囊素等舒緩修護成分,以面膜方式適度補充、滋潤保濕,就能漸漸緩解乾癢。特別是日曬後或空調過度乾燥的皮膚,也能有效降低泛紅、發熱的感覺。正確清潔並補充滋潤成分能確保肌膚修護有雙重輔助。

影/小心越洗越敏感! 護理師揭夏季敏感肌保養與修護對策

專家小叮嚀:

強烈天日曬,驟雨濕熱與頻繁進出空調等因素都是夏天敏感肌膚出狀況的原因。降低錯誤清潔方式,正確使用修護產品以強化肌膚屏障,將是確保敏感肌自癒,降低敏感反應的好方法。護學美容護理師郭貞君再次提醒,正確保養從「減少刺激、加強修護」開始;只需要日常生活注意幾個簡單步驟,避免過度堆疊的刺激劑量,再怎麼樣易敏的膚況,你都能確保它順利穩定,「乖乖就是乖乖」。

影/小心越洗越敏感! 護理師揭夏季敏感肌保養與修護對策

更多新聞推薦

7/7全台停班停課一覽 北北基正常上班上課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多年来,運動者專注於進行大量有氧運動。雖然有氧運動仍然被認為是很好的鍛煉方式,但最近的數據表明,將力量訓練加入運動計劃中是保持身體強健和健康的絕佳方法。

當然,將力量訓練納入日常鍛煉需要一些謹慎的思考和計劃,尤其是如果你過去從未進行過這項運動。現在,有新的研究顯示力量訓練可能有助於減少你的生物年齡,這強調了在生活中加入舉重的重要性。根據一位教練的說法,這項研究發現了什麼,以及如何簡單地將力量訓練融入你的生活。

專家介紹:阿爾伯特·馬森尼(Albert Matheny),註冊營養師(RD),認證力量與體能專家(CSCS),SoHo力量實驗室的共同創辦人。

這項研究發現了什麼?

SrdjanPav//Getty Images

這項研究發表在《生物學》期刊中,分析了重量訓練對近5000名20至69歲男性和女性的老化影響。研究人員通過血液檢測,觀察參與者的端粒長度,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保護性DNA帽(端粒有助於防止DNA受損等,通常用來測量生物學上的老化)。參與者還被詢問他們的運動頻率,包括進行力量訓練的次數。

研究人員最終發現,每週進行90分鐘的力量訓練與生物學年齡減少近4年有關。這意味著,如果每週進行180分鐘的力量訓練,你的生物年齡可以減少多達8年。

研究結果的要點是什麼?

科學研究「這運動」可讓身體年輕8歲!每周力量訓練能促進脂肪減少,改善心血管健康

RealPeopleGroup//Getty Images

研究結果實際上與美國目前的運動指南相符。根據《美國人體活動指南》,建議成年人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並每週至少有兩天進行肌肉強化活動。

與衰老有什麼關聯?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指出,力量訓練減輕了某些慢性疾病造成的損害,逆轉肌肉流失,提高靜息代謝率,促進脂肪減少,並改善心血管健康。因此,它可能「限制疾病並減緩細胞的老化。」基本上,主要的結論是力量訓練可以幫助你在生物學上變得更年輕。

但阿爾伯特·馬森尼(Albert Matheny),註冊營養師、認證力量與體能教練,SoHo Strength Lab 的共同創辦人指出,這些數據都是自我報告的,這意味著有些人可能會誇大或捏造他們實際進行的舉重量。始終沒有一個具體的舉重協議,這裡留有很多變化的空間。

但研究發現,舉重和端粒長度之間的關係是「越多越好」。馬森尼(Matheny)表示:「更多的訓練時間與最長的端粒長度最相關。」

開始力量訓練的最簡單方法是什麼?

科學研究「這運動」可讓身體年輕8歲!每周力量訓練能促進脂肪減少,改善心血管健康

Rossella De Berti//Getty Images

如果你從未拿過一組啞鈴,感到有點害怕是可以理解的。但馬森尼(Matheny)表示,沒有設備也能開始一個簡單易行的訓練計劃。馬森尼說:「開始力量訓練時不需要超過自體重的重量,先從自體重的運動開始。」

他建議從鍛鍊較大的肌肉群開始,例如腿部和臀部。這意味著要做一些像是弓步、深蹲、走動的弓步、踏步和後退弓步的動作。他說:「這些都是最簡單的動作,可以招募到大型肌肉群。」

要鍛鍊上半身,可以嘗試伏地挺身和引體向上。馬森尼說:「對於伏地挺身,你可以從平板支撐開始,這是一種力量訓練。」如果全身伏地挺身感覺太困難,可以做跪姿伏地挺身。他補充道:「對於引體向上,你可以使用彈力帶來輔助,逐步增強自己的力量。」

馬森尼建議,為了挑戰自己,只需增加重複次數、提高步伐或減少輔助工具,以達到全身阻力訓練的效果。當你在這方面達到極限時,馬森尼(Matheny)說:「開始增加一些重量。然後,理想情況下,你就可以去健身房了。」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面對肺病,我們無計可施嗎?走在肺病治療第一線的藤田雄(Yu Fujita)副教授,正用外泌體(Exosome)為基礎的創新療法,為肺部疾病如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帶來一線曙光。因在醫療現場接觸患者時發覺現行治療手段的侷限性,毅然決定投身研究,於東京的國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取得博士學位,並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完成博士後研究。他專注於研究開發肺源性細胞所釋放的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期許這項前沿技術能成為治療前述肺部疾病的破局關鍵。本文詳述藤田雄副教授接受基因線上獨家專訪時,對外泌體及 EVs 於治療潛力、製程挑戰與商業化策略的深度解析。

藤田雄副教授的研究核心是運用支氣管上皮基底細胞(Bronchial Epithelial Basal Cells)衍生的肺部特化型 EVs,來對抗如 IPF 等病理複雜的疾病。他指出,傳統療法通常只針對單一分子靶點,但 IPF 涉及多種訊息傳遞路徑。外泌體富含的 microRNA 與蛋白質,可以同時調控多條訊息路徑。

自 2012 年起在日本國立癌症中心展開研究,他發現患病細胞釋出的 EVs 反而會使 IPF 惡化,而健康細胞的 EVs 則展現出療效。「我們專注於肺組織駐留細胞(lung resident cells)來源的 EVs,而非泛用型的 EVs,這能提高治療的專一性。」

他的第一項研發管線(pipeline)即針對 IPF,一種雖然罕見卻極具致命性的肺部疾病,透過現有臨床藥物的治療, IPF 患者預後並不能顯著改善,頂多延長患者存活時間三年而死亡率依舊。「雖然我們首先鎖定 IPF,但下一個目標將是 COPD,因為患病人數更多。」

他預測,外泌體療法將會隨技術迭代而逐步進化——從第一代的廣效型天然 EVs,如間質幹細胞來源(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s)或肺源性 EVs,進展到更具針對性的第三代與第四代工程化 EVs(Engineered EVs)。這些新世代 EVs 可透過化學修飾、胜肽配體(peptide ligands)或後修飾裝載(post-loading)技術,攜帶 siRNA、microRNA 等治療性分子,主動導向肺部、大腦等器官。「癌症會是重要的研究目標,但未來也能嘗試探索神經退化疾病或罕見疾病等精準醫療領域。」

他提醒外泌體相關領域的新人:「別再追逐泛用型外泌體,選擇一種與目標器官密切相關的細胞來源,例如肺病選擇肺部組織細胞來源,療效會更加顯著。而且要在研究初期,儘早驗證病患來源與健康來源的 EVs 兩者差異性,這能幫助我們更了解疾病機制與潛在療效。」

外泌體雖具潛力,但從實驗室走向臨床需面對嚴峻的製程挑戰。他坦言:「量產,特別對於工程型 EVs 來說成本高昂,技術門檻也很高。」

儘管他的團隊已建立出以初代細胞(primary cell)生產天然 EVs 的穩定流程,但要進一步打造精準導向的藥物傳遞系統(Drug Delivery System, DDS),仍需倚賴化學修飾與 RNA 裝載等進階技術。他們的策略是從條件培養基(Conditioned Media)的品質開始嚴格把關以利後續純化步驟。相較於含有眾多雜質如生長因子與細胞激素的培養基,經純化的 EVs 展現出更強的療效與安全性。「我們的實驗數據顯示,純化後的 EVs 表現明顯優於原先的條件培養基。」他強調。

談及純化技術,他表示團隊逐漸從傳統的超高速離心(Ultracentrifugation)轉向切向流過濾(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 TFF)並搭配層析法(Chromatography)。「透過後者可以去除近乎所有雜質得到 100% 純度的目標外泌體,這已非常接近 GMP 等級的標準,但仍相當耗時費工。」

EVs 的生體分布(Biodistribution)追蹤也是難題之一。傳統上使用脂質螢光染劑(如 PKHDIR)雖方便成像,卻可能改變 EVs 的結構與功能。「染劑可能游離干擾數據準確性。」因此他們轉而使用基因標記,如 CD63 或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從細胞內直接表現出標記訊號,更接近原先 EVs 的狀態。「但即使透過細胞內的標記方式,也需嚴格驗證,確保標記後的 EVs 和標記前保持相同功能。」他強調。

展望未來,他看好利用永生化細胞株(Immortalized Cell Lines)來取代初代細胞作為基礎的生產策略,以提升產品一致性與產量。他也預計投入資金開發自動化設備,「我們正在開發由人工智慧(AI)監控的自動化生產系統(Self-driving EV Bioreactor),希望未來能大幅降低成本、實現規模化邁向全球市場。」

在將 EVs 從臨床推向市場的過程中,他認為除了科學研究本身,更需要策略與資源整合。「在日本,我們與醫療研究開發機構(AMED)合作制定外泌體療法的指導方針,因為這是日本第一個 EV 臨床開發案。」他強調,多方整合至關重要。「科學家單打獨鬥很難將發想落地,必須和臨床醫療、監管法規與產業團隊等多方面密切合作。」

資金更是關鍵。「大規模生產所需的鉅額資金仰賴投資,而投資人往往想看到明確的驗證數據。」他表示他的團隊成功獲得 AMED 的資金,藉此生成關鍵的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數據,才能再吸引製造與藥廠夥伴的青睞。2024 年,他也成立新創公司,將 IPF 管線正式推向產業化。「要擴大規模與募資,成立新創公司是一條必經之路。」

談及亞洲市場,他特別看好台灣。「台灣的生技產業生態系很完整,學術研究機構、創業與政府協作良好。」他預測外泌體療法將率先在亞洲落地應用,其中以日本與台灣最具潛力。「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核準可能還要一兩年,但亞洲市場的法規靈活度可能相對更高,能更快進入臨床。」

他建議:「將你的計畫與國家政策的優先項目趨同,這樣更容易取得政府資金。並從一開始就組建跨領域團隊,包括法規與產業背景的人才。最後,考慮成立新創公司,更容易吸引投資,並能加速與台灣、日本等法規友善市場接軌。」

身為臨床醫師,他始終將病患安全放在首位。

「正因我親眼見過 IPF 病患承受的痛苦,所以我追求更安全、有效的療法。」

與成分混雜的條件培養基相比,純化後的外泌體具備更高的臨床安全性。他的團隊先前已完成小鼠等動物試驗,進行相關毒理與安全性評估。他也呼籲 CDMO 業者關注製程中的上游細胞健康狀態,「因為只有健康的細胞,才能產出高效能的外泌體。」

他表示,AI 正改寫外泌體療法的研發過程。外泌體中含有複雜的 microRNA 與蛋白質組成,AI 能協助進行生物標記分析與製程監控。他的團隊運用 AI 即時監控細胞型態與培養條件,提升 EVs 的產出成果一致性與產率。AI 也能應用於下游純化程序,大幅提升效率與降低成本。

未來,他想打造全流程 AI 驅動的「品質源於設計」(Quality by Design)系統,實現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的 EV 療法。

「我想給病人希望,特別是那些走進醫院卻找不到藥的人。」

這句話擲地有聲,迴響著藤田雄副教授的使命感,驅使著他將研究一步步推向臨床醫療。從 IPF、COPD 到未來可能觸及的癌症與神經疾病,他培養的工程化 EVs 正在穩步向前實現他的願望。他的願景,不只是開發療法,而是重塑病患的未來。

藤田雄副教授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致力於開發以細胞外囊泡為基礎的療法,涵蓋特發性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他疾病,盼藉此改善亞洲乃至於全球患者在相關疾病遭遇的醫療困境。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醫師分享瘦身4徵兆,如不餓的時間變多、放屁變多、喝水量增加、衣服變寬鬆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減重是許多人一生的課題,要如何知道自己正走在瘦身的道路上呢?小宙醫學診所院長吳榛槿在臉書專頁「小吳 吳榛槿醫師|點亮妳的美力宇宙」發影片分享與運動無關的4個瘦身徵兆,比如不餓的時間變多、放屁變多、喝水量增加 、衣服變寬鬆等,若有中2點以上,代表身體正在進行燃脂。

不撐、不餓的時間變多

這代表身體已經更適應以燃燒脂肪作為主要能量來源,血糖更穩定,進食頻率自然下降,嘴饞的情況也大幅減少。這是能量代謝穩定的好現象。

放屁變多

飲食結構的改變,特別是增加蛋白質或以低GI食物(如地瓜、芋頭、南瓜)替代米飯和麵包,會讓腸道菌群產生變化。這可能導致短期內排氣增多,但也是身體適應新飲食方式的自然現象。別擔心,這是好事!

醫師表示,飲食中若以低GI食物來替代米飯和麵包,會讓腸道菌群產生變化,導致短期內排氣增多;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喝水量增加 口渴感提升

燃脂過程需要水分協助代謝脂肪分解的副產物,若開始喝更多水、熬夜減少、零食不碰了,甚至感覺整體壓力下降(皮質醇降低),這些都是身體進入高效燃脂狀態的徵兆。

衣服變寬鬆

體重可能沒明顯下降,但你發現腰圍、臀圍或其他部位的尺寸縮小,證明脂肪在燃燒,脂肪體積大於肌肉,因此減少脂肪會讓衣服更寬鬆。量尺或照片會比體重機更能反映真實的身體變化。

醫師提醒,脂肪燃燒需要時間,它是一種可持續性的生活習慣改變的結果。正在努力減重的人若有出現上述4個徵兆中的2個,就應該好好鼓勵自己,代表我們正往更健康的路上邁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中醫溫和調理 豐原醫院中醫科讓你找回濃密秀髮

【記者彭勝郎台中報導】

掉髮、禿頭困擾?中醫科讓你找回濃密秀髮!豐原醫院中醫科主任林煥欽指出,一般的圓禿現象,中醫俗稱「鬼剃頭」,是一種常見的自體免疫性落髮疾病,特徵為皮或身體其他部位突然出現圓形脫髮區塊。經研究顯示,圓禿的發生可能與免疫系統異常、心理壓力、賀爾蒙變化及遺傳因素有相關,病程不定,有些患者能自然恢復,而部分患者則需透過適當治療促進毛髮再生。

圖1:豐原醫院中醫科主任林煥欽醫師表示,透過中醫的中藥內服與針灸療法,來調理氣血及免疫功能以促進頭皮循環及健康。豐原醫院提供)

豐原醫院中醫科主任林煥欽主任舉例說明,一名正值青春期的女學生,不明原因出現的嚴重落髮困擾,使原本茂密的頭髮出現多塊光禿區域,使她的情緒低落,自信心嚴重受損。

為了尋找合適的治療方式,家人帶她求診於多家醫療機構,經過抽血檢查與中西醫診斷,並未發現明顯異常,嘗試許多治療或外用生髮產品,效果皆不理想。

經診斷後,認為落髮情形疑似與氣血不足、肝腎陰虛有關,因此開立中藥調理體質,並搭配針灸療法以促進頭皮氣血循環。透過半年的耐心調養,她的毛髮逐漸恢復生長,落髮情況顯著改善,並表示髮量雖有減少但機本上都已長好,讓她不僅能重拾自信並能快樂學習。

除了急性圓禿患者,長期病患也可能面臨持續性落髮的困擾。林煥欽主任表示另有一名中風的患者,頭頂幾乎光禿無髮,多年來嘗試多種治療,效果亦不甚顯著。經診斷後亦認為落髮現象亦可能與氣血循環不佳有關。

圖2:患者經過半年中藥調理體質並搭配針灸療法促進頭皮氣血循環,讓毛髮逐漸恢復生長,改善落髮情況。(豐原醫院提供)

在治療中風同時亦另加以頭皮針予以輔助治療,透過刺激頭皮特定穴位,活絡氣血循環,幫助毛囊重新獲取養分。經過數個月的治療,患者光禿的頭皮開始長出細密新髮,這一變化讓病患驚喜不已,重新燃起對生髮的希望。

對於圓禿及其他類型的落髮問題,林煥欽指出,中醫認為與肝腎陰虛、氣血不足、脾胃失調等因素皆有一定的相關性。而現代生活壓力大、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等各種問題,均容易導致身體內部新陳代謝失調,進而影響毛囊健康,造成落髮現象。

中醫治療一般均強調標本兼顧,透過內服或外敷之中藥治療或合併針灸療法等方式,以達到調整體質、促進毛髮再生的效果。但林煥欽主任仍提醒,落髮問題不容忽視,民眾若發現異常掉髮,應及早就醫,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以免錯過最適的治療時機。此外應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如保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適量運動,以維持身體及頭髮之健康。

圓禿與其他落髮問題雖然可能影響外觀與心理健康,但透過適當的治療與耐心調理,仍有機會恢復。透過中醫的中藥內服與針灸療法,來調理氣血及免疫功能以促進頭皮循環及健康,對於落髮後毛髮的恢復皆有很好效果。

民眾若遇到掉髮問題,應諮詢專業醫師,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早日找回健康濃密的秀髮與自信心。切勿輕信來路不明的生髮藥物或偏方,以損害毛囊健康,甚至導致皮膚過敏或其他副作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